【KO情緒】夫婦不知不覺間少了溝通 Esther Chu: 聆聽是情緒最好的良藥

育兒資訊

發布時間: 2020/08/13 16:56

分享:

分享:

聆聽和陪伴是情緒最好的良藥。

每過幾天便會收到由不同朋友發出類似的短訊,內容都是想傾吓,宣洩一些不安、失望及憤怒的情緒,希望能夠和明白他們的人分享。
我通常的回應都是:「明白的!」

這是我真心的回覆,我實在能夠認同這段期間的種種感受,今天社會和疫情的狀況,好易令情緒爆煲。家長既要經常留守在家照顧孩子,還要應付子女的網上學業,暑假還好,沒有太多功課,9月開學就有可能人都癲,每日亦有顛覆情緒的新聞,抗疫真的很疲勞,看新聞也真的會爆血管。所 以,能夠找到明白你的人去盡情分享,絕對是保持精神健康的維他命。

近期有一個節目,介紹疫情下的新興行業。其中講及一個社工,在這段特殊的時間為了要在家照顧孩子,於是辭工。由於她有輔導的經驗,自己也有子女,在Facebook經常被問有關教養的問題,於是她乾脆收費,進行網上教養Coaching,做母親們的育兒教練之餘,也可以有收入。她的工作主要是幫助媽媽訂立教養子女的目標及日程,解答家長管教上的疑難,以及跟進所訂目標的進度。根據這位前社工所說,她的收入反而比做社工更好。

我不能確定這種Coaching對管教有多少效用?不過,我肯定當有人可以時常聆聽我們的問題,無論問題是否能夠解決,只要感到支持,心情也會好了一半。

由我成為媽媽開始,認識了很多不同年齡的媽媽朋友,發現有些女性當了母親之後,能夠分享心事的好友便減少了,原因主要是如果好友未結婚或沒有子女,便沒有共同話題,很難得到共鳴。而且因為要專心湊仔,社交時間也大大減少。至於新認識的媽媽朋友,如果沒有足夠時間建立信任,也未必能夠真正交心。

當然,理想地和枕邊人分享固然好,不過,有些夫婦仍是和子女共睡,枕邊已不能交流,就算子女不同床,也未必可以由衷地溝通,很多時候,你有壓力,我都有壓力,倒不如大家看手機,少說話,就少磨擦。

然而,當人不能表達自己的情緒,把消極的的情緒囤積,會產生很多鬱結,身心亦漸漸會出現問題。有些母親亦因為太集中處理孩子,沒有留意自己的情緒起伏,直至到崩潰先知要去治療。

世界衛生組織於2020年的調查報告把「抑鬱症」列為第二名「能令全球損失的重要疾病」,意即全 球不單抗疫,也在抗鬱。所以,情緒是不能忽視的,防鬱和防疫同樣重要。

情緒是對外在事物的與生俱來反應,本身沒有好壞之分,表達方式卻是後天的學習,這才是情緒管理的關鍵。

我認為預防勝於治療,媽媽們必須刻意地騰空一些時間讓自己的情緒休息。我們的不單只是母親, 也是需要朋友的人類,我們都要被聆聽,與人接觸聯繫會產生溫度的,當感到溫暖,人才會鬆下 來!

真實接觸才有溫度,無論是見面或對話,和丈夫拍拖、和朋友敘舊、甚至復古地傾電話,能夠定期 去做,就等於幫情緒做運動,令到感覺更加健康。

對於一個媽媽來說,做這些事情看似簡單的,但也很艱難,因為要重新安排生活的先後次序,把這 些看似閒事放在重要的位置,代表你要摒棄一些固有的思想,放下「孩子不能沒有你」,「妳不在家會亂晒籠」等持家觀念。

 不過,我們懂得愛自己,也會教曉孩子如何自愛,爸媽情緒好,子女也會快樂些。

我曾經幫助一位住在我家營地患抑鬱症的少年人,初期他一句話也不說,當你看見他手上的自殘傷痕,便知道少年內心的痛苦,原來他父母工作很忙,從沒有理會及聆聽他的內心世界,後來他在學校被欺凌所以輟學。

我們沒有對他特別做什麼、沒有輔導、沒有訓示,只不過每天陪伴他,和他一 起下田、一起焗蛋糕、一起捉下棋,慢慢地他開始說話,起初是閑話家常,後來就把他的痛苦到說 出來,他亦漸漸好起來,也不需吃藥了。

聆聽和陪伴是情緒最好的良藥,大家要在這段不知何時完結的疫情時間,多關心自己和身邊的朋友啊!

TOPick推出小學各級工作紙,參考名校精選試題,鞏固知識,緊貼學習進度。立即免費下載︰bit.ly/2X96KAZ

文章獲我家孩子不上幼稚園授權轉載。

撰文 : Esther Chu 我家孩子不上幼稚園